close

還記得西元兩千年的時候,手機各式各樣的服務,3G、多媒體播放…等,被炒作到了頂峰,那時候各式各樣的瘋狂的股價和本益比,反應了大家對於這個能隨身攜帶的電子裝置,有著比當時也正紅的電腦和Internet產業,懷著更高的期望。

而在經歷了網路泡沫化的洗禮之後,Internet還是靠著Google、Youtube、Facebook…等新竄起的Web 2.0概念,重新受到世人矚目,接二連三的天價併購、被炒作到600美元以上的Google股價。

但當時和Internet一樣紅透半邊天的手機呢?似乎好像沒有東山再起的一天,大家所談論的,電視所廣告的,都是在強調電話費率有多便宜;甚至連電信公司都被股票分析師歸類到「定存收益股」而不是「成長潛力股」,西元兩千年時的意氣風發,現在竟然已經淪落到傳統產業的地位了。

讓我們來看看為什麼手機上的行動服務,為什麼會淪落到這個地步?根據Pip Coburn的書「The Change Function: Why Some Technologies Take Off and Others Crash and Burn」中,所提到的架構,或許我們可以來分析手機上的行動服務,為什麼會從天堂摔到地獄。
1.png

首先,手機上網的速度慢又兼設定困難,所以採用行動服務,會產生非常高的學習成本,產生相當高的「採用痛苦指數」。而消費者也常會認為,手機上的Content也不夠多,沒必要一定要在行進間,看著沒什麼內容的手機網站,讓使用者覺得不採用這產品不會造成什麼危害,讓「使用者危機」指數相當低。而一個「採用痛苦指數高,使用者危機指數低」的行動服務產品,在Pip Coburn的分析中,使用者將沒有動機購買產品,而產品當然就會註定走向失敗。

但是,手機上的行動服務,在最近幾年,慢慢也醞釀了翻身的氣勢,怎麼說呢?我們一樣可以用Pip Coburn的架構來做分析!
2.png

如上圖所示,手機上的行動服務,最近朝向「低採用痛苦指數,低使用者危機」方向演進,主要理由如下:

  • 3G上網基礎建設漸漸成熟,上網速度不再讓使用者覺得是龜速在爬。
  • 手機上網設定,在OTA相關自動動設定技術成熟之後,已經不會再是使用者心中的痛。
  • 3G上網費率大降,在2008年,已經可以看到300多元3G上網吃到飽的資費了,這對消費者來說,這樣的價格已經落入可接受的範圍內了。
  • 更進化的iPhone和Opera mini瀏覽器,讓手機也可以輕鬆瀏覽Internet上的網站,而不用區就排版亂七八糟的wap網站。


手機行動服務的發展,已經讓使用者的採用痛苦指數慢慢降低了,所以手機上的行動服務,也開始漸漸普及。在電信公司的營收數字上,去除電話與簡訊收入外,其他行動服務的收入,也從以前的5%,慢慢提升到15%以上,非常符合Pip Coburn所提到的慢慢擴散的定義。

在行動服務慢慢擴散的過程當中,形成了一個正向循環,3G上網費率慢慢繼續調降,造成使用者變多;使用者變多又讓Nokia…等手機製造商,製造出更適合Internet上網使用的手機。在這正向循環當中,就慢慢累積了Mobile 2.0的登場條件。

當手機的行動服務擴散到一定規模後,將會產生爆炸性的成長,各式各樣的Content、影音、社群互動、上傳分享…等,都將能在手機上實現。而且不單單是將Internet上的行為搬到手機上來,手機中獨有的功能也將會是服務發展的主角,諸如:GPS、地圖、相機、電話相關功能…等,都將成為社群互動與上傳分享的主角。

如此一來,所謂的Mobile 2.0就會正式啟動,也越來越跟大眾的生活分不開,使用者不能一天沒有Mobile 2.0的服務,正式進入高危機+低痛苦的暢銷產品階段。

而索驥創意,匯集了電信、網路與IT相關的長才,也將會關注此一趨勢,抓住Mobile 2.0的潮流,發展新一代的行動服務,到時候希望大家能一起來體驗Mobile 2.0的新興服務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startu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